我也想出现在这里
首页 > 资讯大全 > 行业资讯

全新的智能技术注入 安防开始从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转移

时间:2021-01-28 11:55:51 栏目:行业资讯
【导读】:网站目录大全(https://www.dir20.com/)在线提供,行业资讯「全新的智能技术注入 安防开始从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转移」,供行业资讯爱好者免费阅读。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dir20.com/news/856.html

全新的智能技术注入 安防开始从“被动”向“主动”转移0

  当下安防产业已经迎来智能化时代,但大部分安防设备依旧集中在视频图像处理及数据研判分析,传统安防的许多限制逐渐暴露:大部分传统安防设备不仅拍摄视野有限,而且无法事前预警,只能被动记录,属于被动式安防。想让安防从"记录"向"预警"、从"被动"向"主动"转移,需要全新的智能技术手段来注入新力量。

  值得庆幸的是,安防行业正在进行的年度产业盛会——2019年深圳安博会,已经在向我们展示未来安防的智能化走向及变局,海康威视、大华股份、宇视科技等传统安防企业带来的多维立体智能化方案深受观众追捧;备受瞩目的科技巨头华为也着重展示其AI算法软实力以及AI算力等硬实力……

  在这些参展企业中,安防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成为了展览亮点,比如位于1号国际馆 C03展台的优必选科技,本次安博会,优必选科技展示了AIMBOT(智巡士)、ATRIS(安巡士)、Cruzr(克鲁泽)等多款AI警务与巡检机器人,并提供机房室内智能巡检、"5G+AI"巡检、AI警务领域等解决方案。

  那么,安防机器人较原来的安防解决方案有哪些优势和特点,它们将如何把当下安防由传统人防提升到人机结合安防,如何化被动为主动?

  商场、办公楼、机房、配电站及仓库等室内场所的监控需求非常广泛,且不同的场景,需求差异很大,既需要把控人力可见的动态信息,又要掌握非人力可探查的系统运行状态并排查安全隐患。其中机房、配电站、仓库等场所需求复杂多样,需要获取场所内人员、设备运转、放置物品、环境变化以及各种突发事件等详细情况;而传统的人力巡逻方式效率较低,且对机房等科技设备聚集的场所巡查能力有限,造成巡逻死角。

  现在采用安防机器人替代人力进行巡逻,可做到全天候不间断巡逻,通过人脸识别技术,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分析巡逻过程遇见的每一个人;更为丰富的视觉技术,机器人能自动检测环境异常,如烟火、漏水检测等;而在各类传感器的配合下,让机器人与环境融为一体,轻松就能感知到设备的运行状态、环境状态等,并可根据获得的数据完成自动化管理。

  优必选科技开发的室内智能巡检机器人AIMBOT(智巡士)正是这样一款设备,具备AI"全感官"检测、安防综合监控、自动化资产盘点、远程诊断、访客管理&机器随工、分级告警、自动化能耗管理等核心功能,可带来智能精准巡检、高效资产盘点、降低人力成本、杜绝安全隐患等价值。

  移动巡防:不畏辛劳的全能劳模

  相对于室内来说,室外的巡逻需求更多,难度更大,环境恶劣不说,监控死角也非常普遍,这就要求室外巡逻要顶着风吹雨打的恶劣条件,甚至存在安全威胁的情况下对特定场合进行巡逻,如企业园区、大学城等场所的管路、仪器仪表的巡检。

  其中,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是考验移动巡防能否落地的最大考验。优必选科技开发了具备"全天候+多功能+高可靠"特性的ATRIS(安巡士)机器人,该产品融合5G+AI的各项信息技术,将热成像监控、图像识别、人脸识别、温度感应、危险源侦测高度集成,支持"事前预警、事中处置、事后回溯"功能,满足大型安保、雪亮工程、平安校园、智慧园区、交通枢纽、电力配送、石油石化、工矿厂区等多场景的立体防控需求。

  目前,ATRIS(安巡士)已经正式上岗深圳市某派出所,通过一键报警、实时视频监控、宣传广播、数据采集等7项警务辅助功能,助力塘朗派出所工作数字化、安防监控智能化,为警务工作提供高效的支撑手段。

  处警服务:科技兴警,提升技防平战融合

  安防的目的是要通过科学技术,将突发事件的处理从事后追溯提升到事前预警的水平,是一种防患于未然、保护民众生命/财产安全的技术防范体系。事实上,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知的、突发性的特点,大部分情况下,安防系统都处于待命状态,其优势无法投入到便民应用中来;与此同时,政府单位又需要另外配置人力来服务民众需求,形成了资源重复建设的局面。

 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助下,基于视频、语音和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始把保守的安防系统盘活起来,以机器人的形式,安防技术得以逐步在民用领域释放。

标签:

版权声明:

1、本文系转载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旨在传递信息,不代表看本站的观点和立场。

2、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

3、若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。

4、、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dir20.com/news/856.html